據德國《世界報》網站日前報導,這種方法所利用的原理是,一組口吃者在同時朗讀一篇文章時可以做到通順流利。基於此原理,專家設計了一種微型裝置,利用類似於一組人說話時的回音效果,將口吃者自己的講話進行時間延遲後再通過耳機傳入講話者耳中,以此來治療口吃。
如果將口吃者的講話延遲百分之幾秒後,再通過耳機傳回講話者耳中,回音效果聽起來就像另一個人在講話。專家將這種方法稱為「延時聽覺回饋」。
如果再加上一種頻率變動的回饋,重新傳入耳中的講話效果會更好。專家稱之為「移頻聽覺回饋」,即把講話人自己的音調提高或降低最多兩個八度,使之更容易相信是另一個人在說話。
目前,專家已經設計出一種可以置於耳道並將「延時和移頻聽覺回饋」合二為一的微型裝置。不過,這種裝置過於微型化可能會導致「移頻聽覺回饋」發生錯誤,與此相關的研究還在進行中。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全國演講冠軍的口吃大學生 - 摘自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口吃是一種惱人的毛病,很多有口吃的孩子常因此飽受同伴的冷嘲熱諷,因此養成內向不多話的個性,但美國大學生希爾雖從小口吃,卻因大學時受到老師的鼓勵,摘下了全國演講比賽的冠軍。
希爾是美國洛杉磯河谷學院的大二學生,他自從七歲時腿部受傷,又無法向家人解釋出了什麼事,因而在心裡留下了創傷,從此有了口吃的毛病。在中、小學時,他經常受到同學的嘲弄,因此更不敢開口講話。
直到上大學時,由於演講課是學生的必修課。授課的講師史密斯第一天上課,就要全班四十名學生記住每一個同學的名字。希爾回憶當天上課的情景:「我們每個人自我介紹後,卻沒有人舉手能記住每個同學的名字,因此我自告奮勇,唸出了每一個人的名字。我很擅長記這些小事,能記住只聽過一次的名字,會博得人家的好感。」
希爾的本領讓史密斯老師對他刮目相看,遂建議他參加學校的演辯隊。由於辯論比賽時,對論點和表達方式的記憶力非常重要。但希爾口吃的毛病,使他婉拒了老師的好意。但史密斯老師卻鍥而不捨,一再地鼓勵他。
希爾為了答謝老師的好意,也答應了。但起初進展緩慢,在課堂上連講一句話都結結巴巴,三、四個月過去,依然不見起色。
史密斯老師改變策略,要希爾把說話與思想加以協調。希爾說:「老師表示只要理清思緒,說話有信心就行了。我會一再重複一句話,像是﹃我是來拿金牌的﹄,來讓腦子保持清晰。」
在失敗了幾次後,有一次在比賽時,他又犯了結巴的毛病。當時他已經準備放棄了,可是當他抬頭看裁判時,發現他們並沒有皺眉頭,反倒是露出鼓勵的笑容。這讓他一鼓作氣,終於拿到他的第一面獎牌。
希爾從口吃的小子到拿到演講的冠軍,他的克服口吃之道,就是用頭腦對付嘴巴。今年秋天希爾將進長堤加州大學攻讀政治和傳播學,日後打算進法學院。當年這個害羞內向口吃的小子,怎麼也沒想到二十多年後唸的卻是溝通說理的專業。希爾力爭上游與師長的鼓勵,使他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希爾是美國洛杉磯河谷學院的大二學生,他自從七歲時腿部受傷,又無法向家人解釋出了什麼事,因而在心裡留下了創傷,從此有了口吃的毛病。在中、小學時,他經常受到同學的嘲弄,因此更不敢開口講話。
直到上大學時,由於演講課是學生的必修課。授課的講師史密斯第一天上課,就要全班四十名學生記住每一個同學的名字。希爾回憶當天上課的情景:「我們每個人自我介紹後,卻沒有人舉手能記住每個同學的名字,因此我自告奮勇,唸出了每一個人的名字。我很擅長記這些小事,能記住只聽過一次的名字,會博得人家的好感。」
希爾的本領讓史密斯老師對他刮目相看,遂建議他參加學校的演辯隊。由於辯論比賽時,對論點和表達方式的記憶力非常重要。但希爾口吃的毛病,使他婉拒了老師的好意。但史密斯老師卻鍥而不捨,一再地鼓勵他。
希爾為了答謝老師的好意,也答應了。但起初進展緩慢,在課堂上連講一句話都結結巴巴,三、四個月過去,依然不見起色。
史密斯老師改變策略,要希爾把說話與思想加以協調。希爾說:「老師表示只要理清思緒,說話有信心就行了。我會一再重複一句話,像是﹃我是來拿金牌的﹄,來讓腦子保持清晰。」
在失敗了幾次後,有一次在比賽時,他又犯了結巴的毛病。當時他已經準備放棄了,可是當他抬頭看裁判時,發現他們並沒有皺眉頭,反倒是露出鼓勵的笑容。這讓他一鼓作氣,終於拿到他的第一面獎牌。
希爾從口吃的小子到拿到演講的冠軍,他的克服口吃之道,就是用頭腦對付嘴巴。今年秋天希爾將進長堤加州大學攻讀政治和傳播學,日後打算進法學院。當年這個害羞內向口吃的小子,怎麼也沒想到二十多年後唸的卻是溝通說理的專業。希爾力爭上游與師長的鼓勵,使他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