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訓練
口吃患者在說話的時候,大多第一個字音難發;往往第一個字音發出來後,向後的話語就能比較順利的說出來了。第一個字音能不能順利的說出來,對口吃患者的說話很重要。對後面說話時心理狀態的好壞有直接影響。誘導訓練,正是針對第一語音的難發提出來的。
誘導,就是第一個字音不要過急過重地猛衝著發出來,而是從輕到重、由低到高、輕柔緩慢地、逐漸加重地發出來,第一個字音發到應有的高度後,再從容不迫地向第二個字音輕鬆地滑動。根據漢語語音學的構造特點,漢語每個單字的發音分為聲母和韻母,聲母是一個字開頭的部分,例如我;WO,W是聲母,O是韻母,在漢語普通話話裡,聲母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與韻母拼合,才能組成音節。
形象一點說,誘導就是在發第一個字音的時候,聲母和韻母分開來發音。例如大字:漢語拼音為DA,先發D,後發A,中間以圓滑孤線軌跡過渡(或稱為連接)。
音節開頭部分聲母的發音一定要緩慢輕柔地發出,氣流通過口腔受到一定的阻礙聲帶振動形成聲音後,再輕鬆、柔和地過渡到韻母.這一發音的動作過程不是機械的、呆板的,這是通過聲音由輕到重地振動的過渡而輕鬆有機地連接的。
聲母發音時要輕、柔,韻母發音時一定要響、響亮。誘導要多練習,通過勤學苦練,熟練運用,建立新的言語習慣模式.先練習單音節發音的特點,再逐漸過渡到多音節的練習多音節的練習和單音節的誘導發音一樣,也是以輕鬆自然的滑動孤線性的方式來實現的.也要突出緩慢的從容不迫.不過多音節詞句的發音和單音節發音的著力有所不同,有所變化.但是這種不同和變化還是仍然遵循著單音節的發音原則,只是一個量的增加而已(多音節詞句發音的著力點是躍動式的)。
第一個字的發音輕柔地誘導著發出來,但也不要誘導的過長,只是輕鬆地一帶就可以了。第一個字音從囁語音漸漸提到應有的高度後,然後再向第二個字輕鬆地滑過去,第二個字和原來說話一樣,可以比第一個字重,可以一樣平,也可以比第一個字輕。遵循能輕鬆地發音的原則。
誘導是發音的關鍵。有了誘導,說話的速度就快不起來,它是說話的減速器。有了誘導,說話就會變的柔和,會自然地形成一起一伏的節律。誘導不是拖音。拖音是一個字音發出來以後,在尾音上再拉長一下,這樣說話像小學生背誦課本一樣了。每個詞,第一個字誘導出來後,第二,第三個字只用平常說話的語調就可以了。
練習中,句子中每個字之間不可保持均勻的距離。如果距離均勻了,說話就像和尚唸經了。一個詞,不管是兩個字或三個字一定要保持連貫。應該在整體的從容緩慢裡掌握適宜的快慢緩急,這樣的言語才可能不會失去生活的氣息。
節律訓練
人的言語活動是以一定的節律進行的。在一定的節律下進行著有規律的動作的交替。而口吃患者的言語節律卻存在著一定的紊亂,借助於有節奏性的發音,可以促進已經喪失的言語節律性的恢復。並可以把言語動力模式定型到我們所希望的方向。唱歌之所以不口吃,除了心理狀態安定外,節律是關健所在。唱戲,道白,朗誦,說快板等凡有節奏的東西都不容易發生口吃。不僅說話是這樣,幹任何事情只要有了節律就有了輕鬆感。例如行軍的時候疲憊了,唱一首歌,士兵隨著歌聲的旋律走起路來,邁出的步伐會覺得輕鬆,愉快。
有了節律,才會有意識的真正解放;在輕鬆的狀態下,才有不口吃的安全感。
口吃患者應該培養自己有節律地說話的習慣。這個節律,並不是像唱歌那樣打著拍子說話,而是要掌握符合言語活動規律的出於自然的並且是富於感情的抑揚頓挫。節律意識包括感覺的自由,這樣就能達到說話的流利。全部注意力應該貫注在發音的節律上,這樣你就能從發音旋律的音響中獲得精神的解放和行為的自由。
說話時的言語節律總是以感情為依據的,是隨著我們的內心節律的變化而變化的。在現實生活中,一般情況下,內心節奏強,話就說得快;內心節奏緩、弱,話就說得慢。所以,控制我們內心的節奏,在口吃矯治的言語訓練階段顯得非常重要。內心節奏的快慢,直接影響著我的言語活動的快慢。
怎麼樣控制內心的節奏;這需要我們用全身的行為動作來配合,降低全身行為動作的節奏,進行全人格的改造
語言的節律是由音色、音量、音高、音長四個要素構成的,其中任何一個要素在一定的時間內有規律的交替出現就可形成節律。由音色造成的節律主要表現在押韻上;由音量造成的節律,主要表現在重音上;由音高造成的節律,主要表現在平仄和語調上;由音長造成的節律,主要表現在速度和停頓上。節律的訓練,要掌握其變化的規律。
語調訓練
語調是人們說話時語音高低輕重快慢虛實的變化形式。是言語表達中的第二要素。語調能突出重點,加強語氣,增加感情色彩。它還起著修飾語言的作用。
根據漢語發音的特點,語調一般分為四種表現形式;
1,升調:情緒亢奮,語流運行狀態是由低向高,語尾音強而向上揚起。一般用於提出問題,等待回答,感到意外,情緒驚恐,中途頓歇,發佈命令,進行號召等。
2,降調:情緒穩定,語流運行狀態由高向低,語尾音弱而下降。一般用於陳述句、肯定句、感歎句等。
3,平調:情緒沉穩,語流運行狀態基本平直,語尾語首差不多在同一高度。一般用於莊重嚴肅,躊躇遲疑,思索回憶等語句中
4,曲調:情緒激動或情感複雜,語流運行呈起伏曲折狀態。多用於語意關聯、言外有意、幽默諷刺、意外情奇、用意誇張等語句中。
言語的變化,是在一種基本語調的基礎上進行的。一般情況下,基本語調在中音區進行;表現激越的語調,在高音區進行;表現低沉、愴諒情緒的語調,在低音區進行。
表情訓練
說話時表情很重要,這種態勢語能充分表達人的思想和感情。如果和口語的表達結合起來,就更具有感染力
一個很會說話的人,他的表達不僅僅是用口語,他在說話過程中還會充分地調動身體各個部位的積極因素,他的面部表情,眼神,肢體動作都能體現出一種表情,這種表情都能吸引聽眾的注意,使之產生傾聽的願望。
表情訓練分為兩種;
1,微笑訓練;在現實生活中,微笑可使自己精神放鬆,使別人產生好感和親近感。微笑是風度,涵養,文明的體現。
做微笑訓練時,應注意總結微笑的特點;看口腔開到什麼程度為宜,咀唇呈什麼形狀。練習兩個人一組結對進行最好。
微笑訓練的動作要領;口腔打開到不要露或剛露齒縫的程度。要真誠地微笑。切忌「皮笑肉不笑」。你在和他人的交談中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對方,尊重對方的感情,人格和自尊,誠懇自然,那麼你的微笑就是自然的。真誠的微笑具有凝聚力。
克服「皮笑肉不笑」的問題,關健是端正態度。真心微笑時,眼球周圍的環狀眼肌就會將面額和額頭的皮膚牽向眼球。這種笑是裝不出來的
在人的面部表情中,最生動,最複雜,最微妙,最富於表現力的就是眼神了。眼神可以瞬息萬變,它是人蘊藏於內心深處的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感情的不自覺的流露。借助於眼神,可來追蹤和揭示人的內心的秘密。感情是傳遞信息的無聲語言。
運用眼神的方法;點視法,對視法,虎視法,凝視法,環視法等,在生活實際中應根據不同的場合,對像和談話內容而有所區別,有所變化。在與人交談時,要善於用眼神表達感情。眼神要靈活,要靈動。不可呆板,僵滯。要豐富多彩。還要學會聽其言,觀其神,從眼神中窺視他人的內心,掌握其思想脈絡,這樣才能把握主動。
訓練眼神表情達意,具體要求是:眼神的變化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把握眼神注視時間的長短(一般佔全部談話時間的40%左右)和注視方式。要把握眼神的運用(表現為興奮,悲哀,敬慕和專注等);眼神的運用還要和語言及手勢,體態語協調配合,以求達到最佳表達效果。
動作訓練
動作訓練也叫體態語、態勢語訓練。在產生和形成語言文字之前,人類一直在使用非語言的形式傳遞和交流信息。這種非語言的形式主要是體態語。研究人員發現,在人類交際信息傳遞過程中,45%通過有聲語言傳遞,而55%則是由體態語言傳遞的。作為口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體態語言應成為一個人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不可忽視的環節。
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在開口之前,必須調動身體的各個部位,向聽眾傳遞他開口說話前的信號和信息。這是成功地講話所必備的前奏。幾乎每一種體態,每種動作都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都在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1、頭部動作訓練;
頭部端正;表現的是自信,嚴肅,自豪,有勇氣,有魄力的精神面貌。頭部向前;表示傾聽期望,有時也表示同情或關心。
頭部向後:表示驚奇,恐懼,有時也表示退讓或遲疑
頻頻點頭:表示答應,同意,理解或讚許
不住搖頭:表示否定,反對和不滿意。(面部表情和眼睛動作訓練見表情訓練)
2、手的動作訓練
手是人的第二張面孔,手勢也和人的面部表情一樣,種類繁多,變化微妙。在體態語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日常交往中,手勢大體分為四類:形象手勢,象徵手勢,情意手勢和暗示手勢,這些完全按照表情達意的需要而發生變化。
手掌向上:表示誠實、肯定、希望、謙虛等積極意向,沒有任何強制性和威脅性。
手掌向下:一般表示否定、批判、輕蔑等消極意向,也有強制和命令的意味,會使對方產生低觸情緒。
當手掌緊握,伸出食指,直接指向某人某物時,帶有明顯的強制性和威脅性。伸出大母指是讚賞,伸出小母指是輕蔑。
雙手緊絞在一起,表示精神緊張;攤開雙手,表示坦率真誠。
3、身體姿態訓練
身體姿態在人際交往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既能表達出說話著的情感思想,又是一個人修養的表現。良好的身體姿態能給人以美好的印象,增強交談雙方言語溝通的效果。
社交場合中身體一定要直立,雙腳重心平衡,不要偏倚一側站立。 講話時要挺胸收腹。不可收胸挺肚,那樣是沒教養的表現。站要站正,坐要坐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